(通讯员 程生强)10月19日上午,在学院学工组长刘雯雯老师带领下,我院本科第五党支部与武汉市委总值班室党支部联合开展以“留下来逐梦武汉”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活动分为现场参观和室内座谈两阶段进行。一大早,在市委总值班室党支部的精心安排和支委委员周谦、江治民的带领下,我院本科第五党支部先后参观了武汉市民之家武汉规划展览馆的“城市印象大厅”、“城市历史展区”、“未来城市展区”、“总体规划展区”等几个展区。最让学生党员们震撼的是在“总体规划展区”中,约1200平米的武汉总体规划特大沙盘,细致描摹出武汉的一城一镇,与播放着“武汉魅力展现短片”的巨幅屏幕交错呼应,直观地展示了武汉的空间格局与发展机遇,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以及“江城腾飞正当时,武汉复兴耀神州”的城市豪情。
支部成员一同参观武汉市民之家
现场参观后,支部成员来到了武汉市委总值班室,武汉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委总值班室党支部书记王晓林同志等支部成员对我院本科第五党支部表示了热烈欢迎。两个支部的党员在市委东三楼会议室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拳,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党员的八项义务,并围绕主题谈感想。学生党员们纷纷表示,规划馆里所见所闻令人惊叹,在汉生活的几年也明显感觉城市日新月异,以及逐渐对武汉产生的依恋和感情:邹兴表示深深为大武汉的发展所震撼,感受到武汉美好的发展前景;王群阳认为武汉已成为很多个“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潜力巨大;林晨感叹武汉不论是在城市建设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文化沉淀上,真的是“每天不一样”;宗言认为武汉的“城市营销”大有可为;胡巧婷则认为武汉的古今文化令人惊叹,但是在武汉的现代化进程中,“让文化底蕴充满整座城”还需努力;丁一谈到自己对武汉与大学生们之间怎样建立更深的联结的思考和看法;冯昆则谈到对武汉市政建设的看法……
在谈到武汉如何更好发展、留住更多人才时,大家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在高校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过程中,科学统筹、分步实施、留有“余地”,尽量降低学生们因交通拥堵对整个城市的不良印象;二是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把功夫做细,避免贪大求全,注重打造亮点;三是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打造成城市的名片,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
我院本科第五党支部支部成员畅所欲言对武汉城市发展的看法
王晓林同志认真听取了学生党员的发言,并不时与支部成员交流互动。接下来,他为党员们讲授了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他从发展战略、地理自然资源以及人才科教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值得大学生留在武汉的理由。他介绍到,武汉目前正承担着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自由贸易示范区建设等国家先行先试的使命,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武汉地处国家地理天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设施网络完善,对外交通便利;武汉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有166个湖泊,水体超过市域面积26%,人均拥有淡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水资源成为武汉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武汉有64位院士,91所高校,2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30万大学毕业生,科教资源优势明显;目前东湖高新区重点打造“光谷”“智谷”“药谷”“金谷”“才谷”,武汉经开区重点打造“车都”,临空港经开区重点打造“网络安全产业港”,产业基础厚实,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对标雄安新区,谋划百年大计,高起点打造长江新城,高标准建设三镇外的“第四镇”,还在规划建设长江主轴、东湖绿心等亮点区块,武汉正迈向世界亮点城市。
进一步地,他说,武汉已举办多场校友资智回汉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充分体现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良性互动,未来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旨在吸引更多的优秀校友参与武汉建设发展,更多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真正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他还说,多项吸引大学生留汉的“福利”政策已出台:在落户方面,一张毕业证就能成为武汉人;在安居方面,租和售都有低于市场价百分之二十的优惠;在收入保障方面,出台了大学生最低工资指导标准。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充分彰显了武汉留住人才的诚意。
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委总值班室党支部书记王晓林同志讲授专题堂课
最后,他勉励学生,武汉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真心热爱武汉、看好武汉,最终留在武汉、扎根武汉,把个人的价值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伟大的城市梦想而不懈奋斗。
我院本科第五支部成员与王晓林同志合影留念
带队老师、支部成员刘雯雯对市委总值班室党支部的精心策划、王晓林主任的精彩党课表示衷心的感谢,认为此次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视野都是一次极好地提升,希望学院和市委双方能以此次契机搭建长期共建平台,让更多的大学生党员、党支部能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了解政府,尽早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中国梦注入自己的青春力量。
据悉,本次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是双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次创新活动,旨在促进武汉市委深入大学生群体,促进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武汉,建立武汉与大学生之间更好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引领和帮助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